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教学科研Teaching Research
教学科研Teaching Research

课程实录

握住一支画笔,绘就美好万千——《铅笔与视觉——素描风景写生》课程实录

发布时间:2021-12-15 10:45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

image.png

image.png

你遇见过在校园里写生的同学吗?

在一勺池畔用铅笔勾勒水波的纹路

在银杏树间用油彩描摹光影的变换

他们用画笔

定格冬日阳光倾泻下的瞬间

画出校园精致一角

记录下最真切的所感所见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他们中的很多同学并非来自艺术学院

而是一门宝藏公选课上的学生

《铅笔与视觉——素描风景写生》

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心

面向全体本科生开设

以室内讲解和室外写生相结合的方式

带领同学们理解艺术

发现和记录身边触手可及的美


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生活的另一种维度

走进《铅笔与视觉——素描风景写生》本学期的第一节课,你或许会发现黑板上写满了同学们的名字。这不是新形式的“点名”,而是同学们鼓起勇气、展示自我的第一步。课程由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人大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张淳最先开设,目前由艺术学院副教授朱兴国担任授课教师。

朱兴国老师介绍道,“即使同学们认为自己是零基础,但是通过观察自己的签名,就能发现每个人和每个人都不一样,都有自己的个性。你希望自己成为的形象都在自己的签名里,而汉字的线条也是具有美感的。”在这小小的环节中,有的同学可能会写得非常小心,比如写在黑板边缘的角落,而有的同学则写得比较“潇洒”。这些签名架起了第一座沟通交流的桥梁,既从直观方面展现了同学们的不同个性,也为授课教师采取有所不同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可能。

“铅笔与视觉”素描是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基础,重要的不仅仅是造型的手段和方法,更是如何观察和思考。因而,素描是关乎思维的一门重要的视觉语言,这节课也是让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视角重新观看这个熟悉的世界。

image.png

选修这门课的同学来自各个学院,他们之中的大部分没有专业基础,也没有经受过系统的培训,对艺术的热爱相对单纯,创作的视角也更“脚踏实地”。

课程考试的设置并没有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过高的要求,作品中最真诚、细腻的情感的流露才是关键。最终评价的标准包含小论文和实践两部分,但考核本身并不是这门课的主要目的,授课教师更希望和这些不同学院的同学进行交流,找出他们各自的特点,并培养同学们对艺术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些同学都来自不同的学院,大部分的专业领域与艺术也看似无关,但实际上艺术跟很多学科的关系都特别紧密。黄金分割比的艺术应用、斐波那契数列的视觉呈现,以及达·芬奇等艺术家的作品,都是数学与艺术密切关系的完美体现,了解艺术的美能够对同学们的专业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image.pngimage.png

image.png


在这样鼓励因材施教的课堂上

同学们也都收获满满

我并没有基础,纯凭对绘画的热爱选择了这门课。前几节课在课堂时,老师注重介绍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和作品,还有艺术的不同流派,除此之外,还带领同学们体验绘画的各种技法。在近几节写生课上,同学们会在规定的范围内找一个独特的切入点去完成画作。我在课堂上收获了很多,之前只会画简单的线条,但在素描课上学习了阴影等更多知识后,不仅自己的画技更进一步,视野也更为开阔。——张琬 2019级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image.png


我在大一的时候就参加过艺术学院举办的素描手拉手活动,此次选课也正是兴趣使然。学习过专业课工程制图的经验让我在作画时对空间感和透视的判断更加精准。但与理性的制图不同,素描对我而言更是一种感性的体验,在写生时,自己的生活节奏也慢了下来。老师也给予了非常多的指点,通过老师的讲述,他对于绘画工具的认识更加丰富,对一棵树的纹理的观察都会非常细致,也更加大胆地添加明暗、大小的对比。作为一个工科生,上这样一门艺术感十足的课,更能平衡生活的节奏。——韩金池 2018级 环境学院

image.png


此前在画室短暂地学习过素描静物,但在这堂素描课上,我还是收获了不一样的体验。老师教会了大家绘画不只是单纯的艺术创作,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的表达。——邱筠媜 中国台湾交换生 新闻学院

image.png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在实践中感知美

你是否尝试过倒着画画?是否尝试过画自己的手呢?这些新奇的体验都可以在这节课上体验到,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练习方式。

素描课主要分为两部分——室内讲解和室外写生。其中室内讲解部分虽然没有完全着手于自由创作,但授课形式和方法也融入了授课教师对于艺术的思考:“我们思维的出发点不是要具体画什么具象的东西,而是一种关系,慢慢地,大家就会适应这种思考的方式。”这堂课上,同学们会听不同的雨声,用线条来描绘脑海中的画面,或像艺术家约翰·凯奇做过的实验,被告知接下来433秒要播放一段音乐,让大家用画笔描绘听到的音乐,但实际上并不播放任何声音。这样一来,同学们更能沉静下来仔细听环境的声音,感知自己周围一切正在发生的事情。

image.png

而根据季节的不同,这门课选择了不同的地方让同学们写生。核桃林、图书馆门前、一勺池、东门实事求是石、紫藤园等,有些地方甚至很少会有人驻足并观察。


红楼旁的那片松树

将坚毅的身影投在红墙之上

深浅明暗,色彩透视

都在笔尖与纸张的沙沙声之间

image.png

在一次次的写生中,同学们对于光影的感知、构图的层次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写生不仅是为了完成一幅画,在观察风景中的一些物象时,同学们也能体悟、凝练和记录一种感受。久而久之,就能把自己的感受萃取成一种思想。

不仅是公选课,这种多维视角下的写生教学也更能体现在艺术学院专业课中。同学们走遍祖国大地,深入基层体验生活,近距离接触当地的民风、民俗和文化。不仅如此,艺术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还加入了兰坪的支教队伍,为当地的孩子们做慕课,教他们画画。“写生是一个能融汇许多内容的教学空间和主题,虽然培养学生的手段非常多样,但要集中展示生活与艺术的关系,写生仍然是最好的一种方式。”

image.png

image.png


放眼纵横,深入挖掘

艺术的“大格局”与“真性情”

为什么要多角度观察?观察到的就都要画出来吗?这些问题,你不仅能在课堂上寻找到答案,也能在朱兴国开设的视频号平台上更便利地获得。视频号上有对绘画技巧的分析,还有校园写生中记录到的美景,人大东门的芬芳草木、潺潺的一勺池、夏天的核桃林……除此以外,也少不了各类美术知识科普。

朱兴国认为,既然选择教书育人的职业,就尽可能要把艺术的种子散播得更远。他在课堂上告诉同学们,艺术的美不仅在于它本身是一种装饰,那只是绘画或者艺术的一方面的功能,它其实有更广阔的、深入人心的东西,一定要去自己发掘才能意识得到,只有这样才会对艺术更加尊重。而在讲完这些理论之后,同学们都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带着这种大格局,再投身于素描写生之中,同学们会有更加不一样的收获。

image.png

image.png

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易于忽略或易于遗忘,就是因为占据脑子东西太多了,没有时间和心情去感受,其实素描课让大家在户外的空间里面去观察、体会,真的能够注意到一些平时不太注意的东西。”朱兴国认为审美能力非常重要,铅笔素描风景只是一方面,但由此发散出来,每天的衣服怎样搭配,家居怎么去摆设,这些都会涉及审美的问题。“这才是美育有价值的地方,它跟知识信息的收集实际上应该是并列的。”

image.png

握住的是细细一支铅笔

望见的是世间美好万千

课上有传授,有交流,有碰撞

画里有灵感,有思考,有真心


学会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

这便是艺术和美育的意义


——原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