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中心新闻CENTER NEWS
发布时间:2020-10-16 07:00 来源:
10月12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助力兰坪县脱贫攻坚冲刺“最后一公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联合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师资优势,以艺术教育为本,基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扶贫美育公开课系列课程第一讲的经验成果,成功开展了系列课程的第三讲——“什么是音乐”。
艺术学院副教授刘洁作为课程主讲人,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连线兰坪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充实而有深度的美育课。
刘洁老师在进行课程直播
课堂上,老师以《我和我的祖国》一歌为切入点,为同学们讲述了音乐的构成元素和五线谱的识别方法,再通过打击乐和玻璃杯装水后的声音,结合哈利波特主题曲,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带领同学们体会不同音高的变化对听觉感受的影响。
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五线谱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聆听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逐步学习了解了音乐中包含的旋律、节奏、节拍、回声等构成要素。随后,为让同学们更深入全面地感受不同音乐的特点,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引导同学们在音乐中识别出现的演奏方式,体会其中的异同。
老师展示不同的乐器
结合谭盾讲解水乐器的视频和刘翌新的说唱《空城》,老师带领同学们从更多维度更深层次的理解了音乐语言和音乐素材的内涵。为让同学们感受到音乐表现的情感,老师播放了《百鸟朝凤》和《野蜂飞舞》,结合自身暑假去怒江州看到非遗民族歌舞、听到的老者所唱喉颤音和大自然中知了的声音的感受,点出音乐的无穷魅力,每个人都可以创造音乐,鼓励同学们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主动接触音乐并创造音乐,同时希望同学们将民族音乐发扬光大。
线上直播课堂实况
本讲课程是艺术扶贫美育公开课系列课程的第三讲,在第一二讲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艺术扶贫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艺术教育资源,探索出了通过多元化感知方式领略艺术之美的美育教育特色,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艺术教育质量,同时也为接下来即将开展的“为人民画”、“为人民歌”、“为人民设计”等一系列公共艺术活动打下了重要基础,是对“为人民而艺术”的学科发展与艺术创作宗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