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中心新闻CENTER NEWS
发布时间:2020-10-10 07:00 来源:
10月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同时助力兰坪县脱贫攻坚冲刺“最后一公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联合艺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和师资优势,以艺术教育为本,基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扶贫美育公开课系列课程第一讲的经验成果,成功开展了系列课程的第二讲——“色彩课程·蓝”。
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费佳、艺术学院副教授朱兴国作为课程主讲人,通过线上教学的方式连线兰坪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的师生们,带来了一堂充实而有深度的美育课。
费佳、朱兴国老师在进行课程直播
课堂上,两位老师以民族服饰中的蓝色饰品、地球卫星图片、蓝色礼服、梵高名作《星月夜》等现实中的蓝色元素为引子,带领同学们体会不同蓝色带给人的视觉感受。
老师们展示名家画作
在老师们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观察色彩,逐步形成了对色彩背后所蕴含的情感特征的朴素认知。为让同学们更深入全面地感受色彩,老师们通过对历史文物、各时期中外名家的画作的展示,为同学们回顾了蓝色作为一种颜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发展变迁史:从早期作为名贵颜料到逐步走进千家万户,人们也更容易地享受到蓝色带来的清凉舒爽之感。
老师们展示使用蓝色色彩的历史文物
仅从视觉维度来感受艺术是单一的,为让同学们从更多元的角度感知美,老师们从音乐的角度、以《蓝色多瑙河》等名曲带领同学们体会音乐中的蓝色,随着音乐的律动和节拍,形成对美的全面认知。
老师们展示课后小练习的范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通过视觉、听觉的方式形成了对蓝色的认知后,还需要同学们把色彩绘在纸上,将心中的感受表达出来。老师以自己拍摄到的、颜色各不相同的天空为例,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课后小练习:通过尝试不同的调色方法,在方格纸上绘出尽可能多种的蓝色色块,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对色彩运用的能力、形成对色彩更深入的理解。
线上直播课堂实况
本讲课程是艺术扶贫美育公开课系列课程的第二讲,在第一讲的基础上继续探索了艺术扶贫教育的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了中国人民大学的艺术教育资源,探索出了通过多元化感知方式领略艺术之美的美育教育特色,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艺术教育质量,同时也为接下来即将开展的“为人民画”、“为人民歌”、“为人民设计”等一系列公共艺术活动打下了重要基础,是对“为人民而艺术”的学科发展与艺术创作宗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