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学生活动Student Activities
学生活动Student Activities

主要活动MAIN ACTIVITIES

公共艺术“小课堂”

发布时间:2020-11-18 09:11 来源:

公共艺术小课堂是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开展的品牌活动,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停课期间,我中心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整合我校教学资源,邀请我校教师为学生提供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便捷小课堂,通过录制并发布课程教学的短视频,让学生足不出户、在家中领略艺术魅力,拓宽其知识面、涵养其艺术素养。

以下为各位老师所录制的公共艺术小课堂总结回顾:

l感受书法的魅力——刘

  书法是一种节奏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明才副教授为同学们分别介绍了草书、楷书、篆书等多种不同的字体。从介绍书法字体深入到书法实践,带领同学们学习了书法的结字、调锋技巧等,学习各种字体的结构原理并引导同学们自己动手书写,感受书法的魅力。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Ⅰ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Ⅱ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Ⅲ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Ⅳ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Ⅴ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Ⅵ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Ⅶ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Ⅷ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Ⅸ

与你在“艺”起 | 感受书法的魅力


l 聆听爱丽丝的世界——刘琉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觉得某一段钢琴曲十分耳熟,却不知道它的名字。作为钢琴初学者必学曲目之一的《献给爱丽丝》,就是这样一种存在。让我们伴随着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刘琉副教授美妙的钢琴声,我们深入了解了贝多芬《献给爱丽丝》背后的故事。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聆听爱丽丝的世界


l 沉醉于音乐之声——周源

  你看过音乐剧《音乐之声》吗?你了解过音乐剧的两大发源地——美国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吗?概括地说,音乐剧是一种叙述性的舞台表现形式,与话剧、歌剧等有形似之处,却又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周源副教授在为我们介绍这部经典音乐剧的同时,讲解了歌剧与音乐剧、音乐剧的演唱、音乐剧的发展历史等知识。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沉醉于《音乐之声》


l “桼工艺”的魅力——马玉婷

  《汉书》云“冶铜锢其内,桼涂其外”。“桼”上为木下为水,中间左右各一撇,表示插入树干的竹片,漆液由竹片导出,而这流出的漆液在古人的智慧运用下,慢慢成为一种实用和审美兼具工艺——桼工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马玉婷老师结合具体的器具,为同学们讲解了有关“生桼”的样貌、用途和技法等。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桼工艺”的魅力


l 走进西方艺术——陈继玲

  从线条到色彩、从构图到笔触,每一幅画作都融合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崇高与伟大、优雅与理性、真诚与深刻、素朴与善良的美学价值判断可以让我们对一幅画作产生更深层次的解读。陈继玲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西方绘画长廊,从艺术专业的角度学会解析画作,了解有关西方绘画的历史!

  西方艺术的源泉是希腊古典时期的艺术,而希腊古典时期的建筑艺术又以雅典帕特农神庙为代表。穿越历史的尘埃,揭开沉睡在神殿中的雅典娜女神的神秘面纱,这座伫立千年的神庙蕴藏着怎样的秘密?陈继玲老师带领大家走进西方艺术殿堂,了解西方雕塑与建筑艺术的宝藏——帕特农神庙。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走进西方绘画长廊

与你在“艺”起 | 走进西方艺术:探秘帕特农神庙(1)

与你在“艺”起 | 走进西方艺术:探秘帕特农神庙(2)

与你在“艺”起 | 走进西方艺术:探秘帕特农神庙(3)


l 油画的临摹与实践——徐紫迪

  绘画欣赏的对象和基础是画者精妙构思下的一幅幅画作,而画作诞生的背后凝聚着画者的心血和付出。“临摹”作为画作创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古往今来西方东方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徐紫迪老师曾在留学期间于法国卢浮宫临摹维米尔《天文学家》、达威特《维尔妮娜克夫人》,带领大家了解油画创作中临摹的意义与精髓。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油画的临摹与实践


l 中国民族舞蹈——杨洁

  傣族舞作为一种在人们日常劳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民族舞,其掌型、步法、体态和傣族人民的服饰、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藏族民间舞凭借鲜明的特色和极强的感染力,广受全国人民的喜爱;旋转翻飞的手绢儿,五彩斑斓的扇子,秧歌永远具有鲜亮的色彩、充满生活的热情。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杨洁老师带领大家领略学习傣族舞、藏族舞和东北秧歌。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舞低凤尾竹间月

与你在“艺”起 | 藏族舞

与你在“艺”起 | 藏族舞踢踏组合

与你在“艺”起 | 东北秧歌


l 漫谈音乐的作用——肖媛妩

  古往今来,人们表达思想的方式多种多样,其方法可以大体分为“科学”与“艺术”两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音乐、美术等都是启发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方法。同为思维的语言,音乐与其他学科不分彼此,音乐亦能跨越国界,跨越文化,跨越学科。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肖媛妩老师,与大家从理论的角度聊一聊音乐的作用。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漫谈音乐的作用


l 汉唐古典舞——田月舟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在小课堂中,“青禾舞集”创始人田月舟老师展示了汉唐古典舞的魅力,并向同学们讲授了汉唐古典舞简单的动作组合和上肢动作训练。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试为汉唐舞一曲

与你在"艺"起|手如柔荑,巧笑倩兮——汉唐古典舞上肢基础动作训练


l 主题电影解读——陈涛

  由陈涛老师带来的《电影中的“疫”情》系列视频,是本学期“公共艺术教育”选修课《电影导论》的导引性“小课堂”。这一系列希望通过十部“疫情”主题电影的解读,来帮助“宅”在家里的同学们多一些非常时期的思考与感悟。这一系列“小课堂”希望强调两个“三合一”:电影主题、形式和风格“三合一”,以及文本、理论与现实“三合一”。

与你在"艺"起|《面纱》与"倾城"之恋

与你在"艺"起|《霍乱时期的爱情》与百年"孤独"

与你在“艺”起 | 电影导论(三)

与你在“艺”起 | 电影导论(四)

与你在“艺”起 | 电影导论(五)

与你在“艺”起 | 电影导论(六)

与你在“艺”起 | 电影导论(七)

与你在“艺”起 | 电影导论(八)

与你在“艺”起 | 电影导论(九)

与你在“艺”起 | 电影导论(十)


l 杨家将戏——张一帆

  杨家将因杀敌报国青史留名,杨家将的传奇故事也在古代小说、戏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曲艺表演,自古便是民间风俗长卷中不可或缺的亮色。历朝历代,曲艺表演各有特色,异彩纷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张一帆老师,带领大家穿越历史尘烟、梦回大宋王朝,走近杨家将戏,走进那段金戈铁马的峥嵘岁月,带大家领略唐代以降曲艺艺术的独特魅力。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陇上犹歌七尺刀——探秘杨家将戏

与你在“艺”起 | 唐以降曲艺简史与艺术特征 (上)

与你在“艺”起 | 唐以降曲艺简史与艺术特征 (下)


l 英文朗读——郭英剑

  这个特殊的冬日,小艺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老师,用英音为大家读一封济慈充满温暖的书信,愿这份爱驱散疫病的阴霾。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英文朗读I


l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史蕊

  由哲学院美学专业博士史蕊老师讲授的“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系列课程,探讨的内容是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以于阗美术为例,这门课共分为十部分,以于阗美术为中心,探讨于阗画派受到东西文明交融所形成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一)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二)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三)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四)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五)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六)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七)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八)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九)

与你在“艺”起 | 丝绸之路美术寻踪与赏析——于阗美术(十)


l 新媒体创意与传播——郭春宁

  没有旧媒体、只有旧观念。新媒体创意传播这门课程引导我们一起对什么是“新媒体”提出问题。通过分析经典案例和前沿创意,我们将重新审视媒体的现有观念和未来潜能,在梳理新媒体动态发展中找到自己关于创意传播的研究和实践方法。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新媒体创意传播Ⅰ


l 针孔成像摄影——于东东

  “玩摄影”小课堂希望通过一些动手参与的小实验和你一起找回摄影本有的那些新奇和乐趣,以行动性增加参与感,让你主导摄影过程,夺回影像控制权,让照片不再是人工智能的产品而是你思行活动的独特艺术表达。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玩摄影——针孔成像摄影


l 音乐的模仿性——王亦高

  音乐纯粹是艺术家灵感的产物,还是对大自然中风声、雨声、鸟鸣声的模仿?音乐是不是模仿性质的艺术呢?这是一个艰深、复杂、博大的问题。元曲较之唐诗宋词,似乎“养在深闺人未识”,但是元曲其实非常诙谐幽默、妙趣横生,令人赏心悦目、笑口常开,其中许多篇章还能引发读者深深的思考。元曲英译作为翻译艺术的大胆尝试,更是别有一番风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王亦高老师结合各种不同的模仿领域,为大家剖析音乐的模仿性,探胜元曲及其英译作品。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音乐的模仿性(上)

与你在“艺”起 | 音乐的模仿性(下)

与你在“艺”起 | 元曲探胜

与你在“艺”起 | 翻译艺术与跨文化传播——以若干元曲英译为例


l 工笔画入门——王水清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工笔画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其细腻多变的描线、古朴雅致的设色、精益求精的细节、清淡悠远的意趣,备受历代文士喜爱,更为宫廷所青睐。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绘画系的王水清老师带领大家走进工笔画的唯美世界。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工笔画入门


l 艺术歌曲——费佳

  艺术歌曲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欧洲盛行的一种抒情歌曲的通称,其歌词大多采用著名诗歌,以较强的表现力浓墨重彩地描摹人的内心世界;中国流行音乐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于中国大陆的一种通俗音乐形式,呈现出精悍短小、通俗易懂、曲调优美、风格多样的艺术特色。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中心的费佳老师,带大家领略艺术歌曲的魅力,共同欣赏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妙旋律。

相关链接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1)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2)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3)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4)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5)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6)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7)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8)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9)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10)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11)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12)

与你在“艺”起 | 艺术歌曲(13)

与你在“艺”起 | 中国流行音乐(1)

与你在“艺”起 | 中国流行音乐(2)

与你在“艺”起 | 中国流行音乐(3)

与你在“艺”起 | 中国流行音乐(4)

与你在“艺”起 | 中国流行音乐(5)


l 篆刻学——宫晓东

  在小课堂中,跟随宫晓东老师了解篆刻学的相关知识,了解印章刻制的技巧与方法。宫晓东老师就印章创作进行了细致的讲述,并以“沙阳乡”印章制作的实践为例,示范了印章设计的方法和“石随刀转”、“笔断刀不断”等刻制的技巧。让我们在欣赏宫晓东老师创作印章的同时,体悟其技法,感受篆刻之美。

相关链接

公共艺术教育小课堂 丨 篆刻学

公共艺术小课堂 | 篆刻学·印章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