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主要活动MAIN ACTIVITIES
切实推进中奥文化交流共融,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1月31日至2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美育中心组织师生赴奥地利维也纳和格拉茨,参加“2025‘Klang nach Seide’国际交响与合唱音乐节”。
2024年9月8日是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12月26日晚,为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与中国人民大学在明德堂共同举办“为人民服务——纪念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主题演出,联合在京高校和相关单位,通过音乐、舞蹈、朗诵、戏曲等艺术形式,生动展现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歌颂中国共产党光辉伟大的发展历程。
12月14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第九届“致敬与传承——群众戏剧展演”在菊隐剧场盛大开幕。此次展演围绕经典作品的文化深度与生活文化活力展开,吸引了众多学校、文化场馆及企事业单位的热情参与。作为北京人艺标志性的戏剧普及活动,“致敬与传承”已成功举办九届,持续推动戏剧艺术的广泛传播。
6月12日,美育工作坊成果汇报音乐会在公共教学一楼1104举办,钢琴、竹笛和琵琶工作坊的同学们带来了独奏、合奏、弹唱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成果汇报表演。党委学生工作部(处)副部(处)长金霞,教务处副处长陈威,钢琴工作坊指导教师刘小溪,竹笛工作坊指导教师蒋锦雯,研究生院、校团委、美育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出席。美育中心主任费佳主持。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艺术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美育中心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开设了书法工作坊和油画工作坊,旨在通过课程学习让同学们静下心来体会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艺术的美妙。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艺术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中国人民大学美育中心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开设了以延安时期安塞腰鼓舞蹈教学为专题的“舞蹈理论与表演实践”美育工作坊。通过8次课程,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蕴涵的舞蹈性、历史性与文化性,同时也在身心的跃动中再次点亮了那些激奋人心的“人大时刻”!
为保障“予你乡绘”远郊区县美育专项调研的有序开展、了解乡村文化艺术建设基本情况并为下一阶段的调研与实践打下基础,公共艺术教育中心调研团一行前往北京市昌平区十三陵镇仙人洞村开展前期调研。
本活动通过组织学校离退休延河爱乐合唱团、教职工合唱团、校友爱乐合唱团、艺术学院合唱团、人大附中金帆合唱团、人大附小合唱团等共同演唱由人大校友创作的经典歌曲,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爱国、爱党、爱校教育与美育相统一,使人大师生更深刻地理解党百年奋斗的历程、领悟党的初心和使命。
本次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教学成果展共有来自全校25个学院的123名同学参展,展出193件作品,作品形式涵盖素描、油画、水彩、版画、工笔画、草木染、书法、雕塑、桼工艺、声乐演唱等,艺术形式丰富,是对我校公共艺术教育成果和学生艺术素养的展现。
《艺术家进人大》公共艺术教育系列讲座是中国人民大学美育大讲堂中的重要品牌,由公共艺术教育中心与中国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旨在通过邀请文艺界知名人士,在校内举办讲座、访谈、公开课等艺术教育活动,提升我校师生的艺术素养,同时向社会提供兼具广度与深度、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公共艺术教育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艺志愿服务的形式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发挥突出的作用,12月13日,在雷锋同志诞辰80周年来临之际,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在北京市丰台区宛平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了“文艺进万家 健康你我他”中国文联新时代文明实践学雷锋文艺志愿队走进北京的启动仪式和首场慰问演出。
公共艺术小课堂是公共艺术教育中心开展的品牌活动,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停课期间,我中心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积极整合我校教学资源,邀请我校教师为学生提供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的便捷小课堂,通过录制并发布课程教学的短视频,让学生足不出户、在家中领略艺术魅力,拓宽其知识面、涵养其艺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