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中心新闻CENTER NEWS
发布时间:2024-06-22 02:30 来源:
2024年6月19日下午,美育中心组织召开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美育教学工作例会,探讨交流美育课程教学,研究部署美育教学改革重点任务。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美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易出席会议并讲话。学校美育课程教师和美育中心干部参加会议。美育中心主任费佳主持。
王易强调,学校美育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持续深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学校第十五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和学校新时代人才培养大会工作部署,对表对标上级文件要求,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以浸润式美育为路径,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深化美育教学改革,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
王易指出,要充分发挥学校“独树一帜”的特色优势,深入挖掘党史校史和各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将传承红色基因与美育育人紧密结合,美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聚焦美育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美育教学研究、精品教材规划、美育空间建设等重点议题,了解师生需求,强化协同联动,找准发展路径,加强对美育工作成果的规划孵化,增强美育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建设能力,切实提升美育育人实效。
会上,来自哲学院、历史学院、文学院、艺术学院、新闻学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的美育课程教师代表及美育工作坊教师代表逐一发言,分享教育教学体会,探讨改革发展思路。
哲学院陈辉建议,增加理论类、实践类美育课程开课门次,满足学生选读需求;加大对美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支持力度,编写出版一批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的系列教材。
历史学院陈继玲提出,探索美育中心与考古文博系互联共建,强化美育资源和师资力量供给,提升史学类美育课程教学效果。
文学院张一帆提议,加强与文艺院团、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交流合作,培养输送具有较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既懂艺术又懂自身专业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艺术学院吴冰建议,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供给,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建立美育课程与美育工作坊的相互引流与支撑机制;与人大文创开展创意设计类美育课程的合作。
艺术学院丛志强提议,精准匹配学生作业与乡村艺术设计实际需求,促进教学成果转化,提升艺术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树立统合美育活动的品牌理念,以品牌效应助力营造浓厚校园美育氛围。
艺术学院肖媛妩提出,强化跨学科知识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美育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参与。
新闻学院王树良建议,开设更多的体验类、实践类美育课程;按照专业邻近原则成立跨学院教研创新团队,提升教师的美育共同体意识;推动建立美育教学与学生社团实践的深度融合机制。
新闻学院王亦高提出,美育课程建设应重点关注课程类别的多样性,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共情能力;统筹规划具有人大特色、与美育课程体系相适应的美育教材。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黄波提议,为学生提供固定的手工作品展示空间及更多的优秀作品展览机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作热情与动手能力。
美育工作坊教师代表王一楠建议,探索开设游戏、人工智能、数字艺术等主题的数字美育课程,邀请知名游戏制作人、数字艺术家来校讲座,带领同学们创作数字艺术作品,开发具有正面引导价值的红色题材桌游。
美育教学工作例会按照学校有关部署要求,每学期召开一次,研讨交流美育教学情况,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探索创新美育教学理念方法,推动学校美育教学改革和美育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