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中心新闻CENTER NEWS
发布时间:2024-07-09 06:30 来源:
美育,心灵的灯塔,创意的源泉。美育教师“TA最美”系列报道,聚焦小而美的中国人民大学美育教师队伍,讲述他们如何匠心独运,在育人点滴中点亮学生心中的艺术之光;如何躬耕三尺,在日常教学中播撒美的种子;如何勇于创新,在创新实践中引领学生探索无限可能。TA们来自全校10余个不同院系,覆盖人文社科主要学科领域,长期在美育热土上贡献着独特的力量。从日常教学的深情投入,到获奖荣誉的实至名归,我们将深入挖掘并全方位展现美育教师的风采与成就,期待与您一同见证TA们的教学智慧、育人理念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坚持。
首篇报道,我们将带您走近三位深耕美育领域多年的教师,听TA们讲述如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6月27日,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第六届“教师讲述育人故事”展示暨评选活动,三位美育教师均斩获佳绩(获奖情况见下表)。TA们对教育满怀热忱、对学生关怀备至;TA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TA们深耕美育教学一线,启迪幸福灵魂、塑造美好心灵。TA们的课堂上,不仅有知识技巧的传授,更有情感交流与智慧成长。TA们让学生在美育浸润中茁壮成长,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独特力量。
蔡丹君,文学院副教授
2021年起,在美育中心任教至今。主要从事汉魏六朝文学研究,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项。任百家讲坛主讲人,担任“民族团结宣讲‘青骑兵’”,2024年获中宣部指导推选的“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2021年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24年获评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人文社科)研究青年成果奖。
TA的育人故事:
蔡丹君老师与她的学生有一条共同的散步路线,她以“散步”为方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学习指导,引导学生重视社会实践,促其全面发展、实施全人教育。
在思想教育方面,通过散步时的深入交流,她帮助学生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奉献精神,提升人生境界,增强面对挫折的能力。
在学习指导方面,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她提供具体的学习方向指导与方法建议,打破“独木桥”思维,鼓励个性化学习,提升学习专精度,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外资源和实践机会丰富视野。
在社会教育方面,通过“一对一”谈话机会,她积极引导学生勇敢融入社会大课堂,帮助缓解人际关系焦虑,培养坚毅品质和阳光心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习实践,克服疑虑、勇于挑战。
TA的育人理念是:育人的核心在于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尊重个体差异,通过具体而微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周源,艺术学院副教授
1997年起,在美育中心任教至今。主要从事音乐教育、声乐表演及艺术指导,现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2022年1月获评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17—2021年度“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
TA的育人故事:
周源老师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品质,深耕美育育人工作领域。她怀着对“道与术”思辨的领悟,在工作中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刷新对“美育育人”的认识。
她的课堂如同每周一场“爱乐旅程”,把学生们从学习与生活的现实压力中解脱出来,以探索者的姿态感受中外音乐艺术的交融与碰撞。她以“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为方法论,积极引导学生跨越无限、追求可能。
她将教育家精神作为精神坐标,在教学实践中营造浓厚育人氛围,努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人才培养贡献。
TA的育人理念是:进入新时代,“美”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美育工作者要充分领会与把握时代新要求:以美育人、以美化人,培养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黄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2021年起,在美育中心任教至今。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振兴乡村、乡村旅游与涉农规划、日本农业经济。获评北京市青年英才、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课程及北京高等学校优秀专业课(公共课)主讲教师,带队荣获第八届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首都高校师生服务“乡村振兴”行动计划一等奖、北京市优秀“百师”团队等、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
TA的育人故事:
黄波老师扎根祖国乡村,矢志不渝为党育人,带领学生实践求知,走出一条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育人新路。
他坚持知行合一,把脉时代所需。通过带领学生走进乡村、感受乡村、服务乡村,将课堂知识转化为乡村资源;通过国家科技特派团帮扶工作和乡村调研,带领学生积累丰富实践经验,见证学生的成长蜕变。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搭建起校园与乡村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和成长。
他带队云游乡村,服务一线发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师生与村民互动,探索“共创设计赋能村民”新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通过“驻村现场教学”、“云课堂”和“多校联动跨学科现场互动教学”等教学模式,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创新人文社会科学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提高学生策划与实践能力,充分展现新时代青年在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
他聚焦乡村实际问题,勇破改革难题。通过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发展的实践创新,特别是以宁波艺术振兴乡村为代表的跨学科实践探索,与学生共同剖析制约乡村发展难题,提升学生对农业农村改革的认识和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动性。
TA的育人理念是:将乡村火热实践的快乐和收获传递给更多学生,帮助学生立报国之志、学报国之才、践报国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