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到您当前使用浏览器版本过于老旧,会导致无法正常浏览网站;请您使用电脑里的其他浏览器如:360、QQ、搜狗浏览器的极速模式浏览,或者使用谷歌、火狐等浏览器。

下载Firefox
学生活动Student Activities
学生活动Student Activities

主要活动MAIN ACTIVITIES

舞蹈中的党史|人大学子的文艺青春:“舞蹈理论与表演实践”工作坊成果精选

发布时间:2024-05-15 03:30 来源:


为进一步丰富学生校园艺术实践活动,让同学们更直观地感受艺术的魅力,中国人民大学美育中心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开设了以延安时期安塞腰鼓舞蹈教学为专题的“舞蹈理论与表演实践”美育工作坊。通过8次课程,同学们切身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塞腰鼓”蕴涵的舞蹈性、历史性与文化性,同时也在身心的跃动中再次点亮了那些激奋人心的“人大时刻”

7aea89c7b5cf8d53d2545814656640b7.png

8195b5d5fcdb111b8e290b665966fe22.png

舞动之思——从教室走进排练厅

舞蹈理论课程版块,授课教师张紫嫣老师从舞蹈身体语言与其他艺术门类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出发,启发同学们以一种哲学式的目光去理解舞蹈身体的生命姿态及其富有张力的情感表达。通过对《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天鹅湖》等中西方经典舞剧作品的剖析,为同学们开启一场精神文化的记忆之旅,加深同学们对舞剧设计和舞蹈身体文化内涵的理解。打开舞蹈的褶层,掌握“观舞技术”。

课程讲述了中国大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的创作历程,梳理了中国民族舞蹈文化在芭蕾艺术中的实践与创新,并带领学生回溯党的文艺事业发展历程——延安新秧歌运动的文艺精神,重温人大校史中的文艺实践。从延安文艺到新时代文艺,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华北联合大学与华北大学的师生们都积极践行着“人民性”和“时代性”的文艺思想理论体系,投身文艺创作。期间创作出《东方红》《拥军花鼓》等经典歌曲,编创、排演民族新歌剧《白毛女》,组建腰鼓队,参与群众腰鼓舞表演......诞生于延河之畔的安塞腰鼓,这种从黄土高原的雄浑厚重中涌现的民间艺术,不仅见证了延安文艺的蓬勃发展,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大学从陕北公学开始的发展历程。

图片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之际,也逢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发表80周年、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首演60周年,学生们通过“舞蹈理论与表演实践”工作坊的学习实践活动,从教室走进排练厅,切身体验舞蹈艺术是一份时空档案,是承载生命与激情的载体。

6afa6c09dde6e0df085a9d5dc05f94cb.png

记忆之路——人大校史中的青春之舞

1949年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华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文工团配合入城仪式开展街头文艺宣传,慰问部队、工人、学生、各界代表和市民。欢庆胜利的战鼓和秧歌舞的行进表演,从前门、西单一直到南池子,大家不知疲倦地表演着,把胜利的喜悦传递给在场的每个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1949年2月16日,华北大学文工团排演的歌剧《白毛女》在北平人民大舞台——西长安街国民大戏院(现为首都电影院)上演。2月至4月连续公演《白毛女》数十场,并演出《王大娘赶集》《秧歌舞》《胜利鼓舞》等文艺节目。7月至9月赶排《人民胜利万岁》大歌舞,在校师生约180人参与演出,公演非常成功。开国大典时,华北大学是唯一通过金水桥主桥经过天安门的学校。

时空之旅——那些年,人大青年一起打起腰鼓,跳起舞!

通过舞蹈实践模块的学习,同学们逐步掌握了安塞腰鼓民间舞蹈艺术的表演形式、基础组合和表演技巧,并集体演绎原创舞蹈剧目《迈向金水桥》。音乐以典型的鼓吹乐(陕北唢呐和打击乐器)伴奏形式为主,同时选取“人大组歌”曲目《东方红》作为抒情段落,共同融入舞蹈表演,既表现出欢快的热烈情绪,又彰显青年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文化自信,释放青春的激情。

图片

图片图片

4月2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中国人民大学两周年之际,“舞蹈理论与表演实践”工作坊将课堂搬到了博物馆广场,以舞动的身体延续精神记忆,在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课程间隙同学们仔细阅览中国人民大学重要历史时刻的珍贵照片,积极参与组建腰鼓队、编排原创剧目的讨论,师生一同传承人大精神,为人民而舞!

中国人民大学美育中心着力探索美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多维路径,走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美育育人新路。以美育人,以艺润心,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红色高等教育的故事,在实践性、多元化、浸润式美育课堂中激发学生们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使命担当,争当新时代新征程上的“开路先锋、事业闯将”!

学生课程体会

之前对安塞腰鼓的了解仅限于文学作品和表演视频,在课堂上体验学习过后,真切地体会到安塞腰鼓表演情绪热烈、动作夸张,其在黄土高原表演时的气势可见一斑。在这节课上遇到了特别好的老师和同学,舞蹈的编排趣味横生,在几个星期练习劳动步、丰收步、对鼓等传统步伐的过程中,更能对黄土高原人民的感情产生共鸣,让“舞台上不可见的生命经验成为可见”。

 ——2022级哲学院 张珮瑶


加入舞蹈理论与实践工作坊是特别难忘的一次经历!老师特别温柔特别暖心特别优雅,每次上课前都会细心提醒要穿轻薄的衣服,带好水;即使本人舞蹈天赋不高,肢体动作协调性差,老师也会很有耐心地一遍遍示范,一直鼓励我们。腰鼓对我来说,一直是存活在初中课本上的“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可以真实地接触到腰鼓艺术,也在学习腰鼓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到陕北高原人民对生活最淳朴的热情。希望以后还可以多多参加这样的活动!

——2021级外国语院法语系 杨连娇


参与这样的舞蹈课程真是一次特别有趣的体验。通过八节的课程,我不仅学会了基本的舞蹈步伐和节奏感,而且仿佛能感受到那种从黄土高原涌出的豪迈与坚韧,让人深感振奋。在这过程中特别要感谢我们的紫嫣老师!老师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舞者,更是一位贴心的引导者。她不仅教我们舞步的技巧,同时也传授着舞蹈背后的文化和历史。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课程,继续在舞蹈的道路上探索和成长!

——2021级统计学院 陈雨茜

图片

让“身体之舞”激活“思想之舞”

让舞蹈成为一种哲学形态

让舞台上不可见的生命经验成为可见

我们的课程以舞蹈为起点

但我们的终点不止是舞蹈……


授课教师

图片

授课教师|张紫嫣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美学专业博士

硕士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本科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

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哲学、舞蹈理论与文化研究

曾任中央电视台CCTV-3综艺频道舞台导演助理,参与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筹演工作等